admin

寻根问源 认祖归宗
文章
444
评论
376
加入时间
55年前

留言墙

宋朝嘉定十三年科(1220) 平仲信  进士科

宋朝嘉定十六年科(1223) 平东  进士科 

宋朝端平二年科(1235) 平章  进士科 

宋朝宝祐元年科(1253) 平昌  进士科 

宋朝开庆元年科(1259) 平天祐  进士科 

宋朝科 平天倪  进士科 

明朝弘治九年丙辰科(1496)3甲第120名平世用进士科|普通

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(1559)3甲第170名平康裕进士科|普通

清朝乾隆十九年甲戌科(1754)2甲第8名平圣台进士科|普通

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(1763)3甲第37名平圣敬进士科|普通

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(1772)2甲第1名平恕进士科|普通

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(1780)2甲第18名平远进士科|普通

清朝嘉庆十年乙丑科(1805)3甲第50名平志进士科|普通

清朝同治元年壬戌科(1862)2甲第8名平步青进士科|普通


这怎么还出入这么大?

平仲信 大通 宋 分宁
平柬 - 宋 嘉兴 1193
平昌 - 宋 嘉兴 1223
平章 - 宋 崇德 1205
平天祐 - 宋 江宁 1229

上海图书馆人名数据库平氏名人部分简略信息汇总

吴璞
吴璞(一二二四~?),字元美,建康(今江苏南京)人。理宗宝祐四年(一二五六)进士。六年,以太府寺丞除秘书郎。开庆元年(一二五九)迁著作佐郎。事见《南宋馆阁续录》卷八、《宝祐四年登科录》卷三。

平尧卿,宋《伤寒玉鉴新书一卷》

平尧卿 ,宋代医学家。汴梁(今河南开封)人,其生平欠详。平生辑有《伤寒证类要略》二卷,另有《玉鉴新书》二卷,均未见行世。

留言墙

平显有子平宣。《松雨轩集》附录:“案《成化杭州府志》:‘宣,显子,亦工诗。仕至蒙化府通判。致仕归。’”并录其诗《北高峰次韵》一首。《静志居诗话》云:“偶阅柯暹《东岗集》附录《滇南别意诗》,则平、居、陈、郭四人之作,皆存焉。平名宣,武林人

明初谪滇诗人平显

平显有子平宣(字叔蕃)。《松雨轩集》附录:“案《成化杭州府志》:‘宣,显子,亦工诗。仕至蒙化府通判。致仕归。’”并录其诗《北高峰次韵》一首。《静志居诗话》云:“偶阅柯暹《东岗集》附录《滇南别意诗》,则平、居、陈、郭四人之作,皆存焉。平名宣,武林人

平刚

光绪三十年(1904),平刚和张忞(又作铭)等在贵阳成立贵州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“科学会”,鼓吹资产阶级革命,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。不久,张忞、平刚等创办寻常小学,以学校为基地,“明宣排满之旨”,培养青年。一年后,改名乐群小学。是年冬,值慈禧太后七十生辰,清廷不顾国势危急,人民生计维艰,下令全国各地大肆举行“祝寿”活动。当时,贵阳的主要街道都搭起了“万寿台”,张灯结彩,披红拄绿,闹得乌烟瘴气。平刚目睹统治者如此荒淫,不觉义愤填膺,毅然将自己的发辫剪去,以表示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抗议。这一举动,立即震动了贵阳山城,在一般人看来,这是骇人听闻的“大逆不道”,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。及至慈禧太后“庆寿”之口,贵阳城内热闹非常,到处笙瑟迭起,爆竹声声。 “万寿台”—匕红烛高照,彩旗飘扬。平刚忍无可忍,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张贴在“万寿台”侧。—匕联是:“东观日本西观意,卅年来人皆进化”,下联是“北惩俄罗南戒党,七旬后我亦维新”。这副对联是说慈嬉太后东看日本,西看意大利,都因维新而富强,她自己则北面对付俄国,南面对付革命党,忙得不亦乐乎,逼得他七十岁了还要大谈维新,辛辣地讽刺了慈禧太后。当时观“庆寿”活动者人群如堵,忽然见“万寿台”旁赫然贴出两行黑字对联,顿时哗然。同情革命的人暗自拍手叫好,认为平刚的对联犀利尖刻,痛快淋漓,钦佩他敢作敢为,不畏权势的性格。官府却惊恐万状,大为恼火。贵阳知府严隽熙下令捉拿平刚归案,欲治重罪,以平“骚乱”。幸得科学会成员于德楷、乐嘉藻等人大力劝说,才将平刚以革去秀才身份,责打手心四十大板了结。平刚气愤已极,盛怒之余,离家出走,于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五月流亡日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