谒拜黄埔军校
平德利
热浪滚滚锁不住,长吊英雄寻哥来。八月的广州,炎热似火。那天却细雨绵绵,天地间播撒着无尽的思念。
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,我来了。黄埔军校是将帅的摇篮,解放军十大元帅几乎有一半的人出自黄埔;国民党队伍里,那些抗日精英,那些弃暗投明的高级将领,许多人也出自黄埔。本家的哥哥平德鹤也就读于黄埔。
早在1924年,孙中山先生在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时期,高瞻远瞩视“教育为神圣事业,人才为立国大本。”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——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。黄埔军校庄严肃穆。
踏进黄埔军校的大门,门廊前对应着一副对联:“升官发财请往他处,贪生畏死勿入其门”,横批:“革命者来。”这幅革命的宣言,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投身黄埔,救国救亡。黄埔军校,在大陆共办了23期,培训了4万余名毕业生,这些英勇无畏的铁军,在八年抗战中浴血沙场,战功显赫,军威昂扬!在内战时期又有多少黄埔生弃暗投明,回归人民。步入走马楼,心情格外激动,这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的和学习的主要场所,又称校本部,这里展示了黄埔军校史迹,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展览。并复原了孙中山、蒋介石的办公室、政治部、教授部、教练部,管理处等办公室及饭堂,宿舍等。在走马楼我停留了许久。看光影流动,睹旧物思人。进入这里的每个人,铮骨丹心,铁马冰河,留下了峥嵘的岁月。
军校以创建革命军,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,形成了亲爱精诚,团结合作,为国爱民,不怕牺牲的校风,铸就了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,”的悲壮军魂按影响,论功绩,黄埔军校可与西点军校媲美,黄埔的辉煌悲壮绝伦;西点的成果淡淡闪烁,1963年12月6日,周恩来总理(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),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(黄埔教育长),广东省第一书记陶铸(黄埔五期 )的陪同下视察黄埔军校,周总理指示:要保护好军校旧址。
1984年6月16日,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,徐向前为会长。其宗旨为发扬黄埔精神,联络同学感情,促进祖国统一,致力振兴中华。在百米大理石携刻的同学录中,我在认真的查找,

终于找到我们的家人:平德鹤。平德鹤,别号:子松,20岁,住四川成都西圣祠西街16号。1928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七期,炮兵科。1936年9月26日毕业,毕业后,平德鹤与校友挥戈东进,投身抗日,血战沙场,在那风起云涌,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代,我们的家人排除艰难险阻,千里迢迢从四川奔赴广州,道义,铁血中华,精神不朽,浩气长存。怒潮澎湃,党旗飞舞,这是革命的黄埔,,,,
在我将要离开这魂牵梦绕的圣地时,突然看到,在校歌的标牌下站着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,正在庄严地致队礼。孩子的壮举,让我看到了黄埔精神不朽,黄埔军歌嘹亮,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。
雨中的黄埔,格外肃穆。
那校门, 那学堂,那墓碑,
盛开着昨日的呐喊,
谱写着振兴的精神。
我敬慕黄埔,那里有我牵挂的楷模;我敬慕黄埔,那里丰富了我的灵魂!
平德利:18604233268

新一代向黄埔军魂致敬

铭刻着平德鹤名字的墓碑

更新于 2023-02-14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